公告: 关于举办“高校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专题研讨会” 邀 请 函   

中心动态
  学术交流
  通知通告
  科研简报
  文件下载
 
学术交流 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心动态 > 学术交流

 
转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研讨会成功召开
来源:   发布人:高鑫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7/24 13:10:13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研讨会成功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7月26日,由东北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研讨会在东北大学成功召开。

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首席领衔专家韩庆祥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韩喜平教授,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专家颜晓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赵剑英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双聘”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学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在东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陈曙光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副主编赵英臣编审,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田鹏颖教授等。会议还吸引了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天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并受到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社、辽宁日报、沈阳日报和东北大学新闻中心等多家媒体关注。


   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国臣教授首先致辞。他表示,各位专家学者就“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理论研讨,能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探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百年历程与重要经验,深入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助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在新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我校党委副书记雷鸣教授致辞。她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将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探索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从本质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新文明形态,是致力于建立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构建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形态。“两个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对这一人类发展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品格与担当。

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李宏印最后致辞。他表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展系统研究,是当前学术研究的迫切任务之一。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是各位专家学者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体现,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行动自觉。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青年才俊一道就会议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清晰阐释,共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主旨报告环节由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任鹏教授主持。

韩庆祥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如何开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从“走自己的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逻辑、本质特征、重要地位、世界意义的全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的道路,在政治上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经济上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在文化上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社会上体现为坚持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生态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而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超越了西方语境下的文明形态建构模式,蕴含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长因素。

韩喜平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解析》的主旨报告。他表示,要准确理解现代化概念的内涵。现代化具有五个特征,即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与自然、个人层面有序和谐、良性发展的集合体,是一个社会制度持续完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知识储备日益丰富、价值观念不断转变的动态过程,多元化、可量化,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科学认识关于现代化的理论流派。西方现代化理论本质上是西方中心论,打着现代化旗号以领导其他国家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则体现了制度文明新形态和对人类文明的新要求,为世界关系现代化和世界文明提供新示范、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新参考。

颜晓峰教授作了题为《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两个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现代化文明是迄今为止的新文明形态,表明了文明演进的新阶段、文明发展的新内涵、文明支撑的新价值、文明更替的新趋向。以社会制度为标志可以区分出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是建立在资本规律基础上的文明,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是高于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框架中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形式,其根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其创举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并非过去完成时,仍然是现在进行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性实践,具有艰巨性、复杂性、世界性等突出特征。

赵剑英教授作了题为《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涵的理解》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是两个不同概念。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挨打的局面,拯救民族危亡所作出的一系列努力,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人们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起点。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后,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现代化的道路,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发展道路,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有所不同,是高度浓缩的现代化,是高度复杂、多元一体的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智能化、网格化。

陈学明教授作了题为《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的主旨报告。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针对西方现代化道路而言的,我们要走一条与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的原因既在于我国的国情特点,又在于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本身遇到了危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质是既要充分享受现代化的正面成果,又要把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按照新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是不可能的,并不具有合理性。但是马克思揭示了造成现代化出现负面效应的理性背后更深层的社会原因,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不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中国完全有可能创造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以其深刻性和前瞻性,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中具有天然的“在场”权和话语权。中国人民有理由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充满理论自信。

秦在东教授作了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因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同时,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彰显着具有世界意义的四种中国元素,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主导“五个文明”的全过程建设,中国式制度体系是“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度融合为“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滋养,中国人民的力量优势始终是创造文明新形态的强大驱动力和力量源泉。这四种中国元素是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丰富的中国元素的核心素质,四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谱写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新智慧、新范式和新贡献。

陈曙光教授作了题为《中国道路开创现代性文明新形态》的主旨报告。他表示,西方现代性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以理性人为起点,以理性和自由为轴心的资本主义现代性。西方现代性文明的非辩证性和片面性,让它在收获巨大成果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所以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开创具有中国气派的现代性文明新形态。中国的现代性文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人民为中心,以正义为核心目标,超越西方历时态线性发展,呈现共时态特征;超越了西方中心普世主义的理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扩张主义的交往逻辑,以和平主义为国际交往的原则;超越了社会动荡的发展代价,保持了社会的长期稳定。中国现代性文明新形态充满东方智慧,具有超越性价值和辩证性,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了一个新愿景。


赵英臣编审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经验与意义》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全方位的新型现代化,体现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高度的时空压缩性,不但没有出现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动荡,而且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了改革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国持续有效地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提升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性治理的能力,推动决策机制和行政执行体制的现代化,致力于构建一个有效政府、有为市场和有序社会的基本格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结合。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指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现代化道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显著特征。

迟福林教授作了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色》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的历史性跨越,14多亿人走向现代化新征程,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先例,是一个伟大创造。未来10-15年是我国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把从不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把深化结构性改革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为此,我们要适应消费型经济形态的发展趋势,推动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要适应服务型经济形态的发展趋势,推动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要适应创新型经济形态的趋势,推动从主要依靠要素资源投入向创新发展的转变。

田鹏颖教授作了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主旨报告。他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讨论、追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什么”“如何而来”“有何意义”。他深刻阐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旨趣,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术语革命,破除了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在学理上确立了“四个自信”,并从理论视野、历史方位、价值指向等方面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境界。他详细探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体追问,提出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学习借鉴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最后,田鹏颖教授作了会议总结。他表示,本次研讨会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目的,十位专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了精到解读,达到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目的。具体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全体与会者进一步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的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进行了回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进行了展望。二是全体与会者进一步感受到各位专家思考的精湛与深邃,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考将更加系统深入。三是全体与会者进一步感受到此次研讨会主题选择恰逢其时,具有极高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是值得学术界长期研究的重大课题。他指出,本次理论研讨会的成功召开离不开各位专家学者不遗余力的支持,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愿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继续与各兄弟单位携手共进、共谋发展。

上一篇:转发:思政名家讲坛二十一期|冯刚教授主讲“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秦在东教授应邀到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学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中心动态 | 人才培养 | 社会服务 | 互动交流
和胜体育平台登录-官方网站|注册网址